注册  |  登录  |  English

转 行

四川省通江县火炬中学 杨 帆

  刘爷爷是我家的亲戚,具体地说,他是一名推船工。常常将百姓从此岸运到彼岸,从彼岸运到此岸。如此往复,长年累月,周而复始……

 

十多年前,小通江河草池乡场镇没有大桥,刘爷爷看到了商机,在政府的允许下,采购了一艘大船,在小通江河草池乡场镇搞起了客运。逢场日,生意火爆;冷场天,生意不算冷清。生意红火起来,日子过得充实,生活也慢慢富足起来。比起只在农村种田划算得多,推船竟成了刘爷爷的主业。刘爷爷人老,腰板硬朗,态度和蔼,差几毛钱也不在意,也有自己的行业宗旨:“过河满意,满意过河。”每次客源上船后,都不忘祝福一声:“平平安安过河,顺顺利利回家!”当然,也有人说他不正经,也有人说他那是招揽客源的手段。甭管怎样,他说:“不管是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他的意思是只要合法,赚得了钱就是好事。

这条河,是刘爷爷的淘金河;这条船,是刘爷爷的淘金船。不要轻视每人过河的三、五角钱,就是这三、五角零钞,让刘爷爷生活安定了,日子富裕了。前几年修起了小洋楼,买了超薄大彩电、大冰箱、全自动洗衣机,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据说银行还有存款,真是了不得。当然,刘爷爷没有自居,仍然风雨无阻地在小通江河上重复着他的工作--推船。按他的话说,多赚点钱养老,老了不给儿女留负担。多么高尚的想法!

五年前,国家扶贫的春风吹到我们这偏远的山村小镇。解决了“三难”问题。在国家扶贫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老百姓自筹资金下,一座雄伟的草池大桥犹如巨龙一样飞跨在小通河上,从此“天堑变通途”。刘爷爷的压力来了,随着大桥的竣工,过船的人没有了,刘爷爷失业了。但木船被拴在河边的铁庄上,水小的时候,躺在旱坡上,完全没有以前的风采,逐渐成了朽木烂材!

“说老不算老,说小不算小,总不能食言。要为儿女多思量,不能成为儿女的负担。”刘爷爷如是说。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思考着致富门路,以实现老来“再就业”。

刘爷爷胆大心细,想了就做,防止别人抢行业。取出推船赚下积蓄,租了门市,买了台秤和一张办公桌,就这样简陋的家什开业了。如果不是门前的广告牌上写着:“刘老汉废品收购站”,你很难猜测他要干哪个行业。开始生意很冷清,除了街道买纸箱、啤酒瓶、烂铜废铁外,闲置在农村的废品根本收不到。于是,刘爷爷又心生一计:发动街道上的老汉、老太捡拾废品,还新买一辆三轮车走村串户,实行上门收购,这样既能收到货物,又省了老百姓的劳力,这样农村的很多废品就能进行再加工成为宝贝。生意一反常态,逐步攀升,隔三岔五装上两大卡车分类废品,驶向大城市。我们深知:拉出去的是一车废品,收回来的是一叠叠的钱币。刘爷爷尝到了甜头,不满足于现状,最后在相邻的三个还开了“废品收购连锁店”,还聘请了亲戚当收购员,分别到各分店负责。每次销往外地的废品是四车或是六车同行,场面壮观!

一位貌不惊人的老汉,能把不起眼的废品产业做大、做强,可谓是民间经济强人,致富强人。

去年,由于经济宽裕,刘爷爷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同,刘爷爷还捐资四万元用于改造当地农村小学校园建设。

刘爷爷一生也是不平凡的一生。也经历过很多磨难,但在磨难中砺练了自己不屈不挠的、坚韧的性格。从昔日的推船工,到今日的废品收购员,都展示了他不离不弃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不以老卖老,不依不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捐资助学更是他人生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夕阳西下,霞光返照,我看见刘爷爷正在整理他的废品!

转 行

四川省通江县火炬中学 杨 帆

  刘爷爷是我家的亲戚,具体地说,他是一名推船工。常常将百姓从此岸运到彼岸,从彼岸运到此岸。如此往复,长年累月,周而复始……

 

十多年前,小通江河草池乡场镇没有大桥,刘爷爷看到了商机,在政府的允许下,采购了一艘大船,在小通江河草池乡场镇搞起了客运。逢场日,生意火爆;冷场天,生意不算冷清。生意红火起来,日子过得充实,生活也慢慢富足起来。比起只在农村种田划算得多,推船竟成了刘爷爷的主业。刘爷爷人老,腰板硬朗,态度和蔼,差几毛钱也不在意,也有自己的行业宗旨:“过河满意,满意过河。”每次客源上船后,都不忘祝福一声:“平平安安过河,顺顺利利回家!”当然,也有人说他不正经,也有人说他那是招揽客源的手段。甭管怎样,他说:“不管是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他的意思是只要合法,赚得了钱就是好事。

这条河,是刘爷爷的淘金河;这条船,是刘爷爷的淘金船。不要轻视每人过河的三、五角钱,就是这三、五角零钞,让刘爷爷生活安定了,日子富裕了。前几年修起了小洋楼,买了超薄大彩电、大冰箱、全自动洗衣机,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据说银行还有存款,真是了不得。当然,刘爷爷没有自居,仍然风雨无阻地在小通江河上重复着他的工作--推船。按他的话说,多赚点钱养老,老了不给儿女留负担。多么高尚的想法!

五年前,国家扶贫的春风吹到我们这偏远的山村小镇。解决了“三难”问题。在国家扶贫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老百姓自筹资金下,一座雄伟的草池大桥犹如巨龙一样飞跨在小通河上,从此“天堑变通途”。刘爷爷的压力来了,随着大桥的竣工,过船的人没有了,刘爷爷失业了。但木船被拴在河边的铁庄上,水小的时候,躺在旱坡上,完全没有以前的风采,逐渐成了朽木烂材!

“说老不算老,说小不算小,总不能食言。要为儿女多思量,不能成为儿女的负担。”刘爷爷如是说。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思考着致富门路,以实现老来“再就业”。

刘爷爷胆大心细,想了就做,防止别人抢行业。取出推船赚下积蓄,租了门市,买了台秤和一张办公桌,就这样简陋的家什开业了。如果不是门前的广告牌上写着:“刘老汉废品收购站”,你很难猜测他要干哪个行业。开始生意很冷清,除了街道买纸箱、啤酒瓶、烂铜废铁外,闲置在农村的废品根本收不到。于是,刘爷爷又心生一计:发动街道上的老汉、老太捡拾废品,还新买一辆三轮车走村串户,实行上门收购,这样既能收到货物,又省了老百姓的劳力,这样农村的很多废品就能进行再加工成为宝贝。生意一反常态,逐步攀升,隔三岔五装上两大卡车分类废品,驶向大城市。我们深知:拉出去的是一车废品,收回来的是一叠叠的钱币。刘爷爷尝到了甜头,不满足于现状,最后在相邻的三个还开了“废品收购连锁店”,还聘请了亲戚当收购员,分别到各分店负责。每次销往外地的废品是四车或是六车同行,场面壮观!

一位貌不惊人的老汉,能把不起眼的废品产业做大、做强,可谓是民间经济强人,致富强人。

去年,由于经济宽裕,刘爷爷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同,刘爷爷还捐资四万元用于改造当地农村小学校园建设。

刘爷爷一生也是不平凡的一生。也经历过很多磨难,但在磨难中砺练了自己不屈不挠的、坚韧的性格。从昔日的推船工,到今日的废品收购员,都展示了他不离不弃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不以老卖老,不依不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捐资助学更是他人生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夕阳西下,霞光返照,我看见刘爷爷正在整理他的废品!

350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