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葬礼是一种民间习俗,是一种非农业文化传统。而葬礼在四川分布及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习俗慢慢的淡化了,而且葬礼现在只能在山区能看见了。那么,就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四川姑娘来讲一讲这个传统文化吧!
在葬礼上,穿着最重要,一般来说,在葬礼上要穿着严肃,而且颜色还不能花,最好是黑白色。而且家中的家人要“披痲戴孝”,意思就是要在头上戴,白色的布,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家人还要在肩膀上戴上青纱,上面一般秀上“孝”字。而来参加葬礼的人不能穿红色的衣服,提包。这样是对死者不尊敬。 葬礼那天,亲友要举着花圈,还要放着鞭炮,吹着唢呐的人还要吹唢呐。表示亲友对死者的悼念。
在亲友来时,家里的“孝子” “孝娘”“孝女”“孝孙”要跪在灵堂边迎接亲友。这也是一种尊重的表现。亲友来到灵堂前,要对死者鞠三个躬,而且还要听悼辞。之后,大家就可以吃中午饭了!
吃过午饭后,“先生”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一起开追悼会这里面主要讲的是,死者生前的一些事,和去世当天的一些事。 而举行这个追悼会,是为了怀念死者和悼念死者。在这个场面,是亲人最伤心的时段。听家人讲死者过去的事,自然会想起一些事。昨夜还在人间受苦,今日又去了天堂享福。昨日还在和亲人打趣,今晚又要和亲人与世隔绝。亲人想起这些,何不伤心,何不痛苦。
开完后,这段时光最闲,年轻人就去山里探险,小孩儿则在做游戏 ,中年人在坝子里打牌。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悲伤的气氛,老人们和女人们坐在板凳上,唠唠叨叨的讲着死者生前的事或着劝家人节哀顺变。
吃完晚饭后,要开一个悼念会,“先生”用唱读的方式来悼念死者,用的是家人和亲人的口吻。在唱读的基础上,“先生”还要带着点哭腔!可以体现出葬礼的悲氛和家人和亲人对死者的去世的伤感。悼念文分为“父嘱”“母嘱”“女悼文”“家悼文。”在悼念文的过程中,先是亲友来听,再是家人。这样可以表示对亲友的尊重。在悼念文中,亲友和家人所做的,是跪在灵堂前烧紙钱和悼念死者。在这个仪式中,场面必须严肃,凝重。这样才能让悼念文顺利进行和对死者的尊重。
悼念文念完后,还要和死者“告别”在此之后,“孝子”要在灵堂前“守灵”。它的意思是说,让孝子和死者再相处一晚。一些亲友也可以和孝子守灵。在晚上无聊还可以打牌,和孝子谈死者生前的事。
第二天早上卯时,也就是 黎明时,“先生”要念“送程文”也就是送别死者的文章。“先生”要带唱腔。表示要告诉死者,要送他走了。而孝子,孝娘,孝女,孝孙要跪在灵堂前,送别死者。
接着,抬棺材的人要“上插酒”这样才有力气。抬棺材的人先要把灵堂的所有东西给拆下来。接着孝子抱“灵卫牌,”“端五古”“ 撒买路钱”而棺材走孝子的后面。那些拿“房子”“金山”“银山 ”“车子”“菩萨”“花圈”…………的亲友,要走棺材后面。而刚才所提到的“房子”呀!“金山”“银山呀!”…………都是用紙糊的,虽然是假的,但是在“阴间”却是財富。他们后面走了的又是吹唢呐的,后面又是放鞭炮的。大家横纵排列整齐,一齐走向墓地。
来到墓地,大家把棺材放进土坑,“先生”要“撒五骨”这样是为了让死者好好长眠,不被世间所干扰。接着就是亲友埋土了,让死者长眠于大山。
四川的葬礼就是这么复杂,但从复杂中可以体现出悲伤,可以体现出四川的传统,四川的祖先是多么注重礼节,注重尊敬。这就是四川人的文化性格。
348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