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是坐落在四川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苍溪,取自“苍山溪水”。的确,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一条宽阔的嘉陵江横贯中央,人们生活得安稳和睦,常常会使人忘记这里也曾战火纷飞、尸横遍野。
八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历经千险来到这座小城,被逼到嘉陵江畔的一处渡口,那里林木葱郁,地势险绝。前是波涛汹涌的江面,后有虎视眈眈的敌人,战士们毅然奉命前进——强渡嘉陵江。
这里,便是当年战士们强渡嘉陵江的纪念地,也是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天空还飘着丝丝细雨,加上头上成堆聚集的乌云,衬得气氛格外的沉重。
走进景区的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座威武耸立的强渡嘉陵江的纪念雕像。这是1987年“八一”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六十周年之际所筑造,这座雕塑生动地再现了红军的战斗场景,雕塑上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领头的红军长官神情严肃,眉眼间皆是坚定神色,仿佛已胜券在握,决心一搏。底座上的战士们怒目圆睁,双唇紧闭,机警地注视敌情。仿佛当年波涛汹涌、江风呼啸、杀声震天的情景再现,英勇的战士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坚定地前进。雕像侧边是徐向前同志提笔的三个字——“红军渡”,他的笔锋锐利、豪迈飘逸。这座雕像无疑给这块渗透红军鲜血的土地增添了新的风采。
从雕像处向左,便是功勋馆,馆门口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功勋馆里记录着参加战斗时所有牺牲同志的资料,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战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功勋馆里的人很多,却格外安静,每个人都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回忆那些残酷而真实的历史,他们的名字,值得被永远铭记。
出了功勋馆,雨下得又大了些。我走上一旁的石梯,到了烈士陵园。这片土地隐于青山中,葱葱笼笼的树林环绕着它,像是在为烈士们营造一处安息之所。园门口立着一块斑驳的巨石,历经多年风雨的洗礼,已经磨损得厉害,但上面书写的“烈士陵园 ”却依然鲜艳夺目,述说着多年以前发生的壮烈事迹。我看着面前屹立的巨石,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英雄们安息的土地,是他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曾经,他们英姿勃发、骁勇善战,现在却永远长埋于此。
我抱着白菊步入园陵,园门两边的石壁上刻着洁白的浮雕,细致地描绘了当年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嘉陵江的战斗场面,我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浮雕,好像还能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战士们拼死一战的决心。陵园里面的布置很简单,一个个烈士的名字和事迹被篆刻在一方小小的石碑上,我尽量放轻了脚步,生怕叨扰了这些英灵。我望着前面一列白色石碑,突然就红了眼眶,因为在这些石碑下,都曾是些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有刚出世的孩子,有心爱的妻子,还有家中翘首以盼的年迈的父母……可他们却为了祖国、为了更多的人民,放下了自己的一切,英雄的儿女们,我们为你们骄傲!
我轻轻放下白菊,雨下得愈发急了,打湿了我的头发和衣衫,恍惚间竟不知道顺着我的脸颊流下的到底是泪还是雨,老天你也在为他们哭泣吗?我站在陵园门口,久久地凝望着,挣扎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如鲠在喉,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能深深地鞠躬。
临别时,望着这片土地,心中一片沉痛和悲凉。烈士们,虽然你们已长眠于此,但你们的精神永葆,我们这一代的少年人,一定会将你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248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