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买房
2007-09-13

现今的社会是和钱打交道的,而花钱最要紧的地方无非有这样几个:买房、买车、买电脑。面对这几大难题,谁的担子最重?是那些没有家底的刚结婚的年轻人。

小王和小李是刚工作四年的青年教师,没有积蓄,而且还不断的开销。工作第一年小王积攒了小一万块钱,还支援哥哥买了房子;可第二年自己结婚花了两万多,第三年又生了小孩,接下来第四年是买房子。买房是人一身的大事,古有三大美事:久旱之甘霖、洞房之花烛、金榜之提名,可这三件事到了现在都是小事,大事之大事则是有楼房,即买房、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小王今年是而立之年,是男人功成名就的时候。他有什么,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普通人都有的,老婆、孩子和非常普通的工作。而房子是一个奢望,小车是梦想、电脑是未来的事情。可现在老婆觉得很委屈,每天住在教师公寓楼实在寒酸,经常吵着闹着要房子,并且还罗列了一大堆理由:最关键的是两人的工资底,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惟有工资还是那么可怜的几个钱,买房就相当于赚钱。同时,事实也证明了小李的吵是有理由的:2003年,在市里买百十平米左右的房子只花六七万;2004年,是十来万;2005-2006年又猛涨,据说2007年每平米还要涨二三百,一年的工资不吃不喝都赶不上房价的涨速。并且国家三令五申抑制房价,效果都不明显,而且有些投资人还利用市场经济的招牌招摇过市,跟国家对着干,以至于现在不管是在大街还是小巷都在谈论着房子、房价。面对无可辩驳的理由和事实,再有小李的一再争吵、怂恿,小王最后一锤定音:今年就买。

小王和小李现在的积蓄共是两万五千,而且处处要钱,买房和两万五千块钱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据说某某家园有房出售而且价格比较合适,既然决定买房就必须抓住机会,要抓住机会就必须有足够的钱,先交定金五万。因此,买房的第一步先凑钱,五万。小王的兄妹多,哥姐妹;小李有弟妹;还有各自的父母,这些人就是他们凑钱的对象。分析一下情况:小王的哥哥可能借到钱,哥嫂两上班,前几年买房的贷款也基本还请了;小王的姐姐为人比较谨慎,虽有钱但不会轻易给人借钱,钱就是她的命根,不管是多么亲的人她一般都不会把钱借给别人;小王的妹妹很是大方,只要开口肯定能借到钱,但现在正准备生孩子,而且生意上随时需要钱,不能开口;小王的父母也许还能凑点钱,结婚的时候只给他们出了几千块,小王的爸爸现在一煤场工作,每月开一千块工资,家里也没别的花销,应该还有点积蓄。小李的弟弟正上大学,妹妹正读高三,每年的学费对于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可谓艰难。两人晚上睡在被窝思来想去把白天合计的再三掂量,经过几天的反复论证,最后小王很被动的拿起电话,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妈,我准备买房子,您能给我凑点钱吗?有一万就能交定金了。”“你决定要买了,房子看好了吗?多少钱?”妈问。“恩,看好了,大概需要十三万,先交五万定金。”他答到,“妈,您能给我凑一万吗?”“你想好了,我让你爸给你把钱尽快打过去。可得想好了。”

“想好了,您尽快把钱打过来吧。”随后又拉了一些家常,一万元有了着落。刚放下电话再拿起来。

“大哥您好,我想买房,能借给我点钱吗?我知道您刚买了房也不宽裕,不行就别为难。”

“你需要多少?我给你凑凑看。”

“一万五吧,能行吗?”

“好吧,等几天,你先把房子看好了。钱就给你打过去。”

此时的小王,再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给他的巨大力量。有父母和哥哥的支持,现在就可以定到很便宜的房,以后房子再涨价也跟自己无关了。带着忧愁和快乐,小王没有自己去交定金,而是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小李。因为在他看来,这样可以让小李有一种满足感,弥补自己的内疚(本来按规矩结婚就要有楼房的)。

小李很急切的把情况问清楚,把定金交了。回家就很神气地说:“幸亏定得及时,只有一套靠西边的最边的房了,结果有一个人不要他定的了我就把他的换了,成中间的了。”说完就垂直的一跳,斜着掉到了床上,说“老公,我们也有房子了。我好幸福,有一个好老公,一个可爱的孩子和让我心跳的房子。”小王却高兴不起来,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皮笑肉不笑的陪着笑脸,说“这些人都疯了,还抢着买房呢!”“我们学校的老师就买了六套呢,我们和王小容是对门。”

第一步后的路还更长,交定金在2006年的12月交房子在2007年的6月,这也是一段很艰难的时期。

这段时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千方百计地抠钱,省一分绝不花半分,真是“背锅骑驴”。自从生了孩子小李身体发胖,所有以前的衣服都瘦得像裹在了身上,但钱短只能将就的挑了拣了的再穿。穿上后,你看那身材的臃肿或是丰满让人瞧见就知道这家伙日子肯定不好过。小王呢,两条裤子倒着穿,去年的衣服今年穿,一股穷酸相。老师就问了:“你俩可真够省得,连身衣服都换不起吗?还挣工资呢?”小李很无奈的答到“谁怨咱成了房奴了呢!?”小王则很风趣的开玩笑:“再过几天裤子都提不起来了。”日子一天一天的往过挨,离交房的日子也一天天近了,随之而来的是心里的那种恐惧,钱哪里呢?小王和小李开始夜不能昧,小王让钱搅得头疼,而每一件烦心的事则让小李寝食难安,两人一天天消瘦下去,有人就开玩笑了“小王和小李终于成了我们无产阶级的一份子,有房族一派,为钱削的人憔悴。”不过,他们的做法还是有点成效的,几个月下来也攒了五千多块钱,小王经常自嘲“不会花钱就挣不到钱”可自己还是抠的吃牙疳。

熬日子、熬日子:日子是熬出来的,节衣缩食、苦思冥想后,终到了交钥匙的时候。还有七万多房歀没有着落,两人首先考虑到贷款,贷七万多。贷款是分情况的:有商业贷款,利息高,而公积金贷款利息比较底;商业贷款不要担保人只要房产抵押而公积金贷款据说五万以上需要担保人,而且是两担保人。当然,谁都想省钱,多贷款;可谁能为他们担保呢?有段时间小王和小李就为找担保人争论不休、互相扯皮,最后通过罗列情况确定了几个人选。首先,通过对小王办公室同事情况分析获取人选。老师刚买了房子,最近忙着装修房子;师和王老师正买房子,老师刚毕业有可能买房子;剩下的就是要问的人了。至于小李办公室的同事,老师是个铁公鸡,其他的老师也有类似上面情况,而且老师还和他们买了对面的房子。情况分析好了,就等机会开口打问了。某天中午,只剩老师和小王了,于是小王很客气的说:“老师,您能不能用你的公积金给我做一下担保?我们准备用公积金贷款。”老师不好意思地答道:“不好意思,这年月说不好,我也想买房子。”以后,老师果然大张旗鼓地要买房,终究也没有买。以后的时间小王每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憋了一段时间,他又向贾老师开口了:“老师您能给我做担保吗?”老师很惋惜的答到:“我已经给房红担保了。现在找担保人难的很啊!不是自己买房就给别人担保,你再问一下吧!”两次碰壁,让小王灰心丧气,以后也许是同样的结果,古言云“一分钱急死英雄汉”,此言不虚。两人经过十几次碰壁后,最后把目标锁定到几个校长身上。于是,某日瞅准了机会,在楼道向王校长打探到:“校长您能用公积金给我做一下担保吗?”还没等话说完,校长就很客气的说“我已经给你们组的老师担保了,不好意思。”没有失败怎能成功,一次次的尝试后就是最终的结果。敲开正校长办公室的门,很礼貌、面带羞涩、微笑着说:“校长,不好意思,麻烦您一件事。我买房子了,要贷点款需要您给担保一下,行吗?”校长很爽快的就答应了:“需要什么手续吗?”“噢——,就把这个单子填一下。”说着,很恭敬的把贷款申请表递到校长面前,校长一边填一边问些问题“我的工资填多少,就两千五吧。”还掏出身份证,很认真的填到身份证一栏。此时的小王心扑通通跳个不停,生怕校长反悔,等校长把表格填完了,心掉到了肚子里,紧绷的那根弦终于可以松一下了。“谢谢,鞠了个躬。”兴高采烈的走出校长室,很骄傲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李。两人乐坏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半年以来的两颗破碎的心终可以得到一点安慰了。第二天,小王上完课利用空闲到阅览室看报。电话想了,是王主任的:“校长找你。”小王急匆匆的就跑到校长室,“校长,您找我。”“嗯,我听人说:‘给你担保有风险’,有吗?”说完,带着质疑等着一个肯定的答复。小王的心情一下子坏到了极点,也许脸色发黑了吧,但校长还等着自己的答复,于是他耐着性子回答:“没风险,就是用你的公积金担保,跟别的东西不发生任何关系;何况我们能按时还上贷款,也就是用一下您的身份,绝对没有风险。”校长怀疑着“ 噢,我就是问一下,没别的意思。”“校长您尽可以放心,我保证不会出问题。”面带恳求的说,两人很是尴尬。校长道:“没别的意思,就是问一下。”“校长,没别的事我就走了。”走出办公室,他的心里非常的憋屈,“他妈的,那个滥人这样子坏,在校长面前说黑话,让校长觉得自己这个外地人不可靠”,他跑到办公室破口大骂“哪个黑心贼,在校长面前递黑话?”。办公室的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说话,平时的热闹气氛已经成了一团死气。

校长的疑惑让小王和小李再度陷入烦恼。当小王把这件事告诉小李的时候,小李气不打一处来,喊着道:“这个破熊地方,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连校长都不相信我们,在这呆着还有什么意义?回老家算了。”两人心中再次压了一块石头,气归气,但房子还得买,问题再次摆在了面前。校长是不能麻烦了,只能另寻出路了,能借到两万块钱,也就可以不用担保人了。在小李的办公室,大家都在谈论着买房子,小王问:“老师,你找下担保人了吗?老师说让妹夫担保,小李很居丧的说:“我们是找不上了,也不知道谁买房子?卖了算了。”没等话音落地,老师就开口了:“哎,我弟弟要买,你真的要卖吗?”老师迫不及待的等着回应,小王就说了:“不卖,到手的便宜不要,你以为我是傻瓜。老师你省省吧。”空气里已经带了火药味,不过没有爆发。嘴是个炮筒,有气就要往出放,但实际的事情还需要靠柔情来解决,古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这样的时代朋友在某种情况下是靠不上了,只能求助于家人。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向着姐妹、父母启齿了。

“喂,妈,我还需要两万多就可以不用担保低息贷款了,能不能再给我凑点呢?”

“那­­——,我和你爸再想办法,给你凑点,不用愁,车到山前必有路。”

“也没啥愁的,如果找不下就算了吧,我再想办法。不用为我的事操太多的心。”

一番儿女情长后,小王的心情稍为好受点。小李也给她妈打了电话。

“妈,我们买房子的钱还差两万。我知道家里也没钱,可我还是想把这件事和你说说,我想借我姑姑和舅舅的钱,可以吗?”

“你自己决定吧,家里就你弟弟的学费,如果确实找不下钱了,那就先紧了你吧。你弟弟用的时候你们再给凑。”

“好吧,道时再联系。”

电话打完后,两人心焦的等待着最后结果的同时,又亲自到住房公积金中心询问具体情况。小王到公积金中心后,一打问,才知道自己可以贷到六万元而不用担保日人,心中顿时充满了快慰。忙活了这么长时间都不清不楚,打了那么多电话都稀里糊涂,求了那么多人都迷迷糊糊,一切都因为没有打问清楚情况。现在一个清晰的概念出现了:做任何事,如果自己不亲自动手都可能是雾里看花,蒙在鼓里。

隔了几天,两人的父母都打来电话。小王的姐姐和妹妹能给他们凑两万,小李的亲戚也能凑到一万。结果比预期的好过许多,这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真应了那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125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